您当前位置:主页 > kk体育app下载 >

天津李国文(《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发布时间:2023-09-16    发布人:admin

李国文的介绍

李国文,1955年2月生。曾任天津市津南区委书记。

李国文的人物履历

1976.01-1978.10天津市西郊区教育局干部

1978.10-1980.10天津市西郊区师范学校团委书记

1980.10-1983.11天津市西郊区政府人事科干部

1983.11-1990.01天津市西郊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1990.01-1992.12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镇党委书记

1992.12-1995.09天津市西青区常委、杨柳镇党委书记

1995.09-1997.12天津市西青区副区长

1997.12-2000.12天津市西青区常委、副区长

2000.12-2002.12天津市津南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02.12-2006.06天津市津南区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天津李国文(《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06.06-2014.12天津市津南区委书记

是中共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 李国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BzvrNF4HXh5wmYDOlf8cA 提取码:FVSU    

作者: 李国文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出版年: 2018-07-01

页数: 267

内容简介:

《历史不忍细说》是李国文的历史散文精选集,选取了李国文著作中谈及中国古代著名文人的部分作品,篇目有二十余篇,其中包括李白、韩愈等诗人,也有张居正、谭嗣同等改革家。文章深入浅出,语言嬉笑怒骂,漫谈一代大师、风流才子与忠臣佞臣,并以严谨的历史相间叙说。

作者简介:

李国文,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曾获各种顶级大奖:《月食》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大雅村言》获鲁迅文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年度散文家奖”。曾任《小说选刊》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世纪90年代转向大众历史写作,是中国当代大众历史写作的奠基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蒙田”。

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招聘信息,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怎么样?

• 公司简介:

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成立于2015-06-18,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李国文,公司地址是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千间农副产品市场2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行业是五金零售,登记机关是天津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工商注册号是120118600002236

山永远在的李国文生涯

1949年投奔革命到北京,进华北革命大学学习。 1950年至1953年间先后任天津铁路文工团和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长。 1954年到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 1957年7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反对官僚主义的短篇小说《改选》,引起一定反响。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铁路工地参加劳动,此后长期搁笔。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重新提笔写作,发表了《车到分水岭》、《空谷幽兰》等有影响的短篇小说。 1978年调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任创作员。发表在1980年3月号《人民文学》上的《月食》,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

崔道怡的文学新秀的摆渡人

崔道怡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一九五六年,二十二岁的崔道怡分配到《人民文学》杂志当小说编辑。当时,恰逢《人民文学》杂志的繁荣期,王蒙写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望着血气方刚的崔道怡,《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人开玩笑说咱们编辑部也来了个年轻人。

刚一上任,他就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了李国文。李国文当时是铁路文工团的业余作者,一口气写了六个短篇小说寄给了《人民文学》。崔道怡觉得小说写得很精彩,就给李国文写信热情肯定了他的作品,并约他来编辑部见面。李国文接到信激动万分,马不停蹄赶到《人民文学》杂志。崔道怡对他说:“这六篇小说写得都不错,但《改选》写得最好。你修改一下,我先发这篇,往后再慢慢发那些。”

李国文按照崔道怡提出的意见修改了小说,《改选》在一九五七年七月号的《人民文学》头条发表了。从此,文坛上升起了一颗新星。直到现在,李国文仍然保存着崔道怡写给他的第一封信。崔道怡开玩笑说:“国文,把我的信还给我吧,怎么说我也是原创啊。”

李国文说:“我复印一份给你,原件我要永远珍藏。你知道一个名牌杂志的大编辑给一个小小的业余作者写信意味着什么,你是我文学上的摆渡人啊!”

一九六二年,党的文艺政策调整,崔道怡又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一个叫汪曾祺的作者。他的小说《羊舍一夕——四个孩子和一个晚上》,不仅题目充满诗意,而且内容很有味道。他及时把小说上报主编,编发时还提出请画家黄永玉为之插图。很快,汪曾祺的这篇小说就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十八年后,汪曾祺又写出小说《受戒》,崔道怡激动万分,称之为可以传世的精品。由于种种原因,这篇作品未能获奖,崔道怡便将《受戒》收进自己编辑的“获奖以外佳作选本”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鼓励汪曾祺。汪曾祺不负众望,很快又写出了佳作《大淖记事》,荣获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人认为这篇作品结构不完美,崔道怡却觉得结构别出心裁。事隔多年,汪曾祺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作品能得到老崔的欣赏,我就像喝了瓶老酒似地从心里往外舒坦。”

六十年代初期,一封来自内蒙古的来稿信引起了崔道怡的兴趣,作者叫玛拉沁夫,崔道怡觉得小说的生活气息浓郁,但艺术上还欠火候,就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他能修改。玛拉沁夫说:“崔编辑,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修改,我在呼和浩特熟人太多,根本静不下心来。干脆咱俩躲到包头,您指导我改好吗?”

那时候的编辑就是这么敬业,为了一篇好稿可以踏破铁鞋。崔道怡和玛拉沁夫住进了包头宾馆一个套间,玛拉沁夫住在里屋,崔道怡住在外屋。有崔道怡在身边,玛拉沁夫觉得有了主心骨。他写一段,崔道怡看一段,提一段意见,两人边讨论边研究如何改写,桌子上散落着雪片般的稿纸,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在崔道怡的帮助下,玛拉沁夫很快就修改好小说《腾格里日出》,刊登在一九六四年第十期《人民文学》的头条。

“文革”期间,文坛百花凋零,《人民文学》停刊了,编辑们各奔东西。一九七五年,李季主编把原来《人民文学》的编辑都调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人民文学》复刊。崔道怡从《天津文学》杂志发现有个叫蒋子龙的人写东西不错,就约他到出版社见面。蒋子龙高高兴兴来到出版社,崔道怡得知他是天津重型机械厂的工人,就建议他写点最熟悉的工厂生活。那年头名牌编辑接见业余作者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受到鼓舞的蒋子龙一鼓作气写出了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描写一个工厂的中层干部大胆抓生产的事。崔道怡鼎力相助,这篇小说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刊登在《人民文学》复刊号上。那时候“四人帮”还在台上,帽子棒子满天飞,在黑白混淆的日子里,这篇小说遭到批判,说是应合了右倾翻案风。作为小说组副组长和责任编辑的崔道怡挺身而出,替蒋子龙抵挡风雨。粉碎“四人帮”后,蒋子龙欢欣鼓舞,写出了《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一批重量级的小说,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

崔道怡广泛浏览各地的文学报刊,一个叫刘心武的新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刘心武的文章中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东西,便写信向他约稿。刘心武当时是北京十三中学的老师,接到《人民文学》编辑的来信很受鼓舞,他把自己写的小说《班主任》寄给崔道怡。崔道怡看后非常激动,立刻给刘心武回信说:“稿子写得很好,我已提交给主编审阅。”

刘心武接到崔道怡的信心潮起伏,因为稿子才寄走一个礼拜就收到了编辑肯定的来信!但没想到小说在编辑部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太危险,当时中央文件还没有正式否定“文革”,这篇小说会不会捅娄子?崔道怡据理力争,在主编与几位同行的支持下,《班主任》于一九七七年夏天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立刻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那时候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行量达一百八十万份,在读者中有很高的威望。那时候的中国人对文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们喜欢从文学作品中看政治动向。《人民文学》独领风骚,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刘心武的《班主任》振聋发聩,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从《班主任》之后,《人民文学》杂志发起建立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奖,极大地促进、繁荣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崔道怡有着四十二年的编辑经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极高,很少看走眼。所以很多著名作家都把崔道怡对自己作品的鉴赏,视为一种重要评价。王蒙曾经在一篇《关于<夜的眼>》的文章中写道:

“当时没有几个大家注意它,最好的也不过说你再试着创新吧。只有《人民文学》的崔道怡对之赞不绝口。他坚持把它收到建国三十年小说选里去了。当时与中国关系并未正常化的苏联很快把它译成俄语,选到他们的《外国文学》杂志里。八十年代美中第一次作家对谈时,美国人带来了他们的一个中国当代文学译本,收了这篇小说,对它作了好的评价……”

崔道怡一生甘为绿叶,不愿抛头露面,可他却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正如李国文所说:“一些赫赫有名的作者,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和崔道怡的发现分不开的。”


网站关键词:kk体育app官网(中国)-ios苹果/安卓/手机版app下载/登录入口鲁ICP备10037252号-4

天津李国文(《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发布时间:2023-09-16    发布人:admin

李国文的介绍

李国文,1955年2月生。曾任天津市津南区委书记。

李国文的人物履历

1976.01-1978.10天津市西郊区教育局干部

1978.10-1980.10天津市西郊区师范学校团委书记

1980.10-1983.11天津市西郊区政府人事科干部

1983.11-1990.01天津市西郊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1990.01-1992.12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镇党委书记

1992.12-1995.09天津市西青区常委、杨柳镇党委书记

1995.09-1997.12天津市西青区副区长

1997.12-2000.12天津市西青区常委、副区长

2000.12-2002.12天津市津南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02.12-2006.06天津市津南区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天津李国文(《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06.06-2014.12天津市津南区委书记

是中共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 李国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BzvrNF4HXh5wmYDOlf8cA 提取码:FVSU    

作者: 李国文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出版年: 2018-07-01

页数: 267

内容简介:

《历史不忍细说》是李国文的历史散文精选集,选取了李国文著作中谈及中国古代著名文人的部分作品,篇目有二十余篇,其中包括李白、韩愈等诗人,也有张居正、谭嗣同等改革家。文章深入浅出,语言嬉笑怒骂,漫谈一代大师、风流才子与忠臣佞臣,并以严谨的历史相间叙说。

作者简介:

李国文,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曾获各种顶级大奖:《月食》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大雅村言》获鲁迅文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年度散文家奖”。曾任《小说选刊》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世纪90年代转向大众历史写作,是中国当代大众历史写作的奠基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蒙田”。

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招聘信息,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怎么样?

• 公司简介:

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成立于2015-06-18,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李国文,公司地址是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千间农副产品市场2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行业是五金零售,登记机关是天津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天津自贸区昌盛宏达五金经销部工商注册号是120118600002236

山永远在的李国文生涯

1949年投奔革命到北京,进华北革命大学学习。 1950年至1953年间先后任天津铁路文工团和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长。 1954年到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 1957年7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反对官僚主义的短篇小说《改选》,引起一定反响。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铁路工地参加劳动,此后长期搁笔。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重新提笔写作,发表了《车到分水岭》、《空谷幽兰》等有影响的短篇小说。 1978年调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任创作员。发表在1980年3月号《人民文学》上的《月食》,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

崔道怡的文学新秀的摆渡人

崔道怡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一九五六年,二十二岁的崔道怡分配到《人民文学》杂志当小说编辑。当时,恰逢《人民文学》杂志的繁荣期,王蒙写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望着血气方刚的崔道怡,《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人开玩笑说咱们编辑部也来了个年轻人。

刚一上任,他就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了李国文。李国文当时是铁路文工团的业余作者,一口气写了六个短篇小说寄给了《人民文学》。崔道怡觉得小说写得很精彩,就给李国文写信热情肯定了他的作品,并约他来编辑部见面。李国文接到信激动万分,马不停蹄赶到《人民文学》杂志。崔道怡对他说:“这六篇小说写得都不错,但《改选》写得最好。你修改一下,我先发这篇,往后再慢慢发那些。”

李国文按照崔道怡提出的意见修改了小说,《改选》在一九五七年七月号的《人民文学》头条发表了。从此,文坛上升起了一颗新星。直到现在,李国文仍然保存着崔道怡写给他的第一封信。崔道怡开玩笑说:“国文,把我的信还给我吧,怎么说我也是原创啊。”

李国文说:“我复印一份给你,原件我要永远珍藏。你知道一个名牌杂志的大编辑给一个小小的业余作者写信意味着什么,你是我文学上的摆渡人啊!”

一九六二年,党的文艺政策调整,崔道怡又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一个叫汪曾祺的作者。他的小说《羊舍一夕——四个孩子和一个晚上》,不仅题目充满诗意,而且内容很有味道。他及时把小说上报主编,编发时还提出请画家黄永玉为之插图。很快,汪曾祺的这篇小说就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十八年后,汪曾祺又写出小说《受戒》,崔道怡激动万分,称之为可以传世的精品。由于种种原因,这篇作品未能获奖,崔道怡便将《受戒》收进自己编辑的“获奖以外佳作选本”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鼓励汪曾祺。汪曾祺不负众望,很快又写出了佳作《大淖记事》,荣获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人认为这篇作品结构不完美,崔道怡却觉得结构别出心裁。事隔多年,汪曾祺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作品能得到老崔的欣赏,我就像喝了瓶老酒似地从心里往外舒坦。”

六十年代初期,一封来自内蒙古的来稿信引起了崔道怡的兴趣,作者叫玛拉沁夫,崔道怡觉得小说的生活气息浓郁,但艺术上还欠火候,就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他能修改。玛拉沁夫说:“崔编辑,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修改,我在呼和浩特熟人太多,根本静不下心来。干脆咱俩躲到包头,您指导我改好吗?”

那时候的编辑就是这么敬业,为了一篇好稿可以踏破铁鞋。崔道怡和玛拉沁夫住进了包头宾馆一个套间,玛拉沁夫住在里屋,崔道怡住在外屋。有崔道怡在身边,玛拉沁夫觉得有了主心骨。他写一段,崔道怡看一段,提一段意见,两人边讨论边研究如何改写,桌子上散落着雪片般的稿纸,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在崔道怡的帮助下,玛拉沁夫很快就修改好小说《腾格里日出》,刊登在一九六四年第十期《人民文学》的头条。

“文革”期间,文坛百花凋零,《人民文学》停刊了,编辑们各奔东西。一九七五年,李季主编把原来《人民文学》的编辑都调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人民文学》复刊。崔道怡从《天津文学》杂志发现有个叫蒋子龙的人写东西不错,就约他到出版社见面。蒋子龙高高兴兴来到出版社,崔道怡得知他是天津重型机械厂的工人,就建议他写点最熟悉的工厂生活。那年头名牌编辑接见业余作者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受到鼓舞的蒋子龙一鼓作气写出了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描写一个工厂的中层干部大胆抓生产的事。崔道怡鼎力相助,这篇小说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刊登在《人民文学》复刊号上。那时候“四人帮”还在台上,帽子棒子满天飞,在黑白混淆的日子里,这篇小说遭到批判,说是应合了右倾翻案风。作为小说组副组长和责任编辑的崔道怡挺身而出,替蒋子龙抵挡风雨。粉碎“四人帮”后,蒋子龙欢欣鼓舞,写出了《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一批重量级的小说,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

崔道怡广泛浏览各地的文学报刊,一个叫刘心武的新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刘心武的文章中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东西,便写信向他约稿。刘心武当时是北京十三中学的老师,接到《人民文学》编辑的来信很受鼓舞,他把自己写的小说《班主任》寄给崔道怡。崔道怡看后非常激动,立刻给刘心武回信说:“稿子写得很好,我已提交给主编审阅。”

刘心武接到崔道怡的信心潮起伏,因为稿子才寄走一个礼拜就收到了编辑肯定的来信!但没想到小说在编辑部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太危险,当时中央文件还没有正式否定“文革”,这篇小说会不会捅娄子?崔道怡据理力争,在主编与几位同行的支持下,《班主任》于一九七七年夏天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立刻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那时候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行量达一百八十万份,在读者中有很高的威望。那时候的中国人对文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们喜欢从文学作品中看政治动向。《人民文学》独领风骚,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刘心武的《班主任》振聋发聩,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从《班主任》之后,《人民文学》杂志发起建立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奖,极大地促进、繁荣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崔道怡有着四十二年的编辑经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极高,很少看走眼。所以很多著名作家都把崔道怡对自己作品的鉴赏,视为一种重要评价。王蒙曾经在一篇《关于<夜的眼>》的文章中写道:

“当时没有几个大家注意它,最好的也不过说你再试着创新吧。只有《人民文学》的崔道怡对之赞不绝口。他坚持把它收到建国三十年小说选里去了。当时与中国关系并未正常化的苏联很快把它译成俄语,选到他们的《外国文学》杂志里。八十年代美中第一次作家对谈时,美国人带来了他们的一个中国当代文学译本,收了这篇小说,对它作了好的评价……”

崔道怡一生甘为绿叶,不愿抛头露面,可他却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正如李国文所说:“一些赫赫有名的作者,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和崔道怡的发现分不开的。”


版权所有 kk体育app官网(中国)-ios苹果/安卓/手机版app下载/登录入口-台励福_国四叉车_丰田台励福叉车,锂电池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