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广场舞大妈为霸占篮球场,对一群孩子大打出手,对此你怎么看?
一、我认为大妈们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深圳,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夜幕降临,在一个篮球场上,一群孩子在篮球场上开始打球,这个时候一群大妈走过来告诉孩子们,她们要跳舞了,希望把场地让出来。而孩子们认为自己是先来的,而且这是篮球场,不应该为广场舞让地。孩子们认为这些大妈为老不尊,大妈们认为孩子们缺乏教养,不懂得尊老爱幼。在双方争执的时候,也有了肢体冲突,最后在围观者的劝说下,孩子们和大妈们才各自散了。作为一名旁观者,我觉得在这件事中大妈的过错是比较多的, 她们不懂得先来后到,也不懂得照顾孩子们,大妈们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二、跳广场舞是锻炼身体,也应该选择合适的地点。
很多人都不反对老年人跳广场舞,毕竟他们年轻时候做出了贡献,年纪大了,通过跳舞锻炼身体,也很惬意。但很多人讨厌广场舞,是因为他们选择的位置不合适,会有扰民的现象,就像篮球场,这个场地非常好,这些大妈们可以选择年轻人上班上学的时间来跳舞,而晚上的时候,就不要来这里和年轻人抢地盘了。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公园去跳广场舞,公园里树木比较多,因此发出的噪音也比较小,最主要的是这里场地比较大,不会影响到别人。
三、我认为老年人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言行,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我们应该尊老敬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老年人也不应该出现倚老卖老的行为,应该多理解年轻人,试着考虑他人的感受,那么年轻人也就愿意去包容老年人了,这样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关系相处起来才会更加和谐。
大妈的做法肯定是不占理的,因为这本来就是篮球场地,是孩子们打篮球的地方,这样公然占据篮球场跳舞本来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不过男孩儿也是不对的,砸中大妈之后理应道歉,如果道歉完了之后大妈还怒骂男孩,那么就可以骂回去,毕竟这样的大妈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是很多的。而且男孩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就是因为大妈的行为太让人讨厌了,经常出现倚老卖老的现象。
跳广场舞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行为,因为可以让这些大妈们有事儿干,但是也要注意自己选择的场地,尽量以公园为主,在公园里跳舞,不会有人说些什么。这些小男孩正是运动的一个最佳年龄,因此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另外这群大妈的行为真的非常不讲理,认为自己年龄大就可以为所欲为,毕竟是这群男孩子先在篮球场上打球的。
而这些大妈到了之后就和这些小伙子发生争执,还对小伙子大吼,表示“篮球场就是跳广场舞的地方”。这个小孩子内心也是觉得非常不平衡,甚至愤怒,因此就往篮球框里投上一球,谁知道就砸到了大妈的头上?虽然有些疼,但也不至于造成重伤。身为大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果每个大妈都这样的话,法律迟早会对这样的人员进行惩罚。
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有一些大爷大妈们,仗着自己的年龄不守规矩,所以网友也表示“被篮球打到属实是一种活该的现象”,而且本来别人就在打球,这个时候冲进篮球场又算是什么样子呢?大妈在外面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然日后被人揪出来,那么大妈的孩子孙子都要受到谴责,所以跳广场舞要注意时机以及场所。
最近,一则“广场舞老人PK篮球小伙”的视频在全网传的非常火。不仅引发了网民的疯狂吐槽,更是引起了大V文章的疯狂报道。
事情发生在洛阳,一群大爷大妈为了跳广场舞,霸占了整个篮球场,前来打篮球的青年与其理论发生口角,随即大爷大妈们蜂拥而上,围殴了打球青年,围殴了打球青年,围殴了打球青年....
视频中,由广场舞大爷和大妈组成的广场舞天团,对着二十多岁的青年,上来就是一套“组合技能的释放”,团灭的画面简直太惨烈。
这件事,再次引起人们“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讨论,总之,舆论的倾向性很明显:是这些老人有错在先。
于是,在基本的是非判断之外,夹杂着对广场舞扰民的愤怒,广大“吃瓜群众”走到了同一战线,纷纷给篮球小伙们讨要说法。各种关于老年人失德、广场舞老人的段子重新被扒出来,广场舞老人再次成为群嘲对象。
有一张合成的图片流传甚广:十年前,老人们跟小孩争抢公交,十年后,当年的孩子长大,老人们又来跟他们争抢篮球场。一张图片,将两代人的变与不变展示得一目了然,表达得意思也再明了不过。
这种事情报道多了,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现在的老年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想法,可是这只不过是表象罢了。
我们有没有更深入地思考下: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01
网上多见“老人欺人”现象
不止广场舞。
网上报道的还有某某公交车上,老人见女孩不让座便破口大骂,女孩理论几句,老人便对其拳打脚踢,疯狂拉扯女孩头发。
还有,马路上老人不慎滑倒,好心年轻人路过,热心地询问情况。结果待年轻人把老人扶起后,却被老人反手抓住,一边吆喝路人围观,一边声称是学生将其撞倒。
社会舆论总是热衷于此类“老人欺人”的报道,甚至如春晚文艺节目、网络影视剧也通过表演此类情景来暗讽老人的不正当行为。
我不反对报道这类不公平现象的新闻,我也对某些素质低的老人的无理行为表示愤怒,但是我对这种只报道,不深入研究、探讨分析解决此类现象问题的行为表示反对。
因为如果只是光报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以后像这种广场舞斗殴事件、公交车不让座打人、马路碰瓷的现象还是会接二连三的发生。
我们的老年人朋友是很少玩朋友圈、刷微博的,你在网上呈一时口舌之快,虽然爽了年轻网民们,但是能引导老人们么,特别是那些蛮不讲理的老人。
而且,一味地“挖坟”式报道,还会造成一个现象:加深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与对立。
老年人本来就跟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60、70年出生的一代人,没读过什么书,一生都被Dang和组织在洗脑,属于认死理的那种;我们的90、00年轻一代,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是非价值观,身上有着“自我”、“个性”、“独立”等标签。
这两类人本身就存在于两个精神世界里。现在好了,此类“情绪化”报道多了,两代人的对立、甚至“仇视”,更加深刻了。
造成的一个结果是,一提到广场舞,就有一种“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的想法;在公交车上年轻人更加不愿意给老人让座了,“好老人”碍于面子,即使自己身体再累也不好意思坐了,但“坏老人”还是会蛮不讲理的要位子;马路上,老人跌倒了,也没人愿意去扶了,哪怕那个老人受伤也不再去管....
真到了这个地步,那我们社会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公德,还有谁会去守护呢?我们中华家的传统美德还怎么去继承呢?
这都是你们这些“情绪化”报道造成的,有时间和精力去挖坟报道老人的种种不良行为,为何不多去思考下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办法”比“牢骚”更有意义。
02
问题出在哪里
回到洛阳广场舞大爷大妈欧打青年这件事上,除了大爷大妈们理亏之外,就没有其他责任方了么,不见得。
本次事件的本质是对“地盘”的争夺,背后的原因是城市用地资源的不合理规划。
中国社会在经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变革,城市的土地价格和使用规模,因为人口的涌入,而变得金贵和稀缺。大量土地用于建造住房,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没有得到有效跟进。
这就导致了公共空间的不足,所以不同群体的需求才会产生冲突,也是导致广场舞大爷大妈争夺篮球场的根本原因。
如果管理者给年老的大爷大妈们也规划一块地,建立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让这些大爷大妈能够在那里跳广场舞,他们还会去跟小伙子们争夺篮球场么?
这种现象不单洛阳有,其他地方也有。本质而言,还是我们对老年人不太关注。
很少有人能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报道这些广场舞事件、公交打人事件、道路碰瓷事件,你还会去关注老年人群体么?
就像电视和广告上常播的那样:儿女平时都不会去看望年老的父母,等到老人出事了、生病了,才火急火燎的赶回去见他。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够关注,还有谁去关注。
所以,才会有管理者不够重视老年人,没给老年人划分一块专有的场地。老年人只能自己抱团取暖,相互慰藉,打发退休后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
老人们跟“社会的花朵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社会会无时无刻不关注孩子,几乎所有好的资源都集中到他们身上,培养他们,因为他们是未来。社区可以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是不能少了幼儿园、养护中心、托儿所等。
说到底,我们社会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不够重视。我们整个社会和管理者都是有责任的。
老年人问题,是一个很沉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在揭露这个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去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让关爱落到实处,社会才能取得进步!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在一个被铁丝网封闭的篮球场上,一群大爷大妈围着一个年轻人,发生了非常激烈的肢体冲突,双方大打出手,并且整个视频都伴随着双方对骂的声音
在事发之前的一段视频中,打篮球的年轻人曾经主动找到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商量,希望双方能够各用篮球场的半边场地,但是并没有谈拢,最终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
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而篮球场则被暂时封闭
事发之后,引发了大量的网友讨论,网友讨论的核心就是,大爷大妈是否应该在篮球场跳广场舞
大部分网友认为,篮球场就是篮球场,应该让人打篮球,广场舞受场地限制比较小,在任意一片开阔地就可以,但是打篮球需要有篮筐以及合适的场地
当然也有网友为挨打的年轻人打抱不平,认为是一名穿红色衣服的大叔先动手,并且年轻人道歉之后不依不饶,也有网友发了一张“十年前、十年后”的照片表示对大爷大妈的愤慨并支持挨打的年轻人
有网友评论:打篮球只能去篮球场,广场舞却可以随便哪里都行
其实我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十分惊讶。自从之前的“小区内广场舞影响上班族睡眠”的新闻被爆出,与广场舞相关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了,我甚至对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已经免疫了。
关于此事,我想引用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的一句话:“我们要尊敬长者的行为,而不是年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正确,那么不管他多大岁数,都不能去尊敬他,反而要去指责他。”
在此条新闻里,打篮球的小伙子一般都会在傍晚较凉快的时间去篮球场打球,打到晚上七点,将篮球场让给大爷大妈们跳广场舞。然而随着夏天的日益逼近,在这个没有照明设施的篮球场上,七点前较凉快且有亮光的时间很短,不足以供小伙子们打球。大爷大妈们却仍然按照之前的时间去跳广场舞,每晚七点准时到达篮球场。这,就是双方冲突的原因。
现在,我要责怪大爷大妈们的并不是他们不按照时令修改跳舞时间,而是他们打人这件事。我们暂且不说篮球场应该是打球而不是跳广场舞的地方,大爷大妈们跳舞的地点并不适宜。此事的关键是,一群大爷大妈把一个小伙子围在中间,实施暴力。
我觉得依仗自己年纪大就肆意妄为这样就很尴尬了。
事实上,经过这件事,我再联想到“扶不扶”“公交车让座事件”,就让我对“老人”这个群体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倚老卖老。我希望老年人可以和年轻人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用对话的方式,而不是暴力。
首先是两边都讲一下,都得两边施压,他们如果在聚众闹事的话,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另外一方面的话,也劝他们尽量的不要起争执,毕竟都是附近的人,没必要
深圳广场舞大妈为霸占篮球场,对一群孩子大打出手,对此你怎么看?
一、我认为大妈们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深圳,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夜幕降临,在一个篮球场上,一群孩子在篮球场上开始打球,这个时候一群大妈走过来告诉孩子们,她们要跳舞了,希望把场地让出来。而孩子们认为自己是先来的,而且这是篮球场,不应该为广场舞让地。孩子们认为这些大妈为老不尊,大妈们认为孩子们缺乏教养,不懂得尊老爱幼。在双方争执的时候,也有了肢体冲突,最后在围观者的劝说下,孩子们和大妈们才各自散了。作为一名旁观者,我觉得在这件事中大妈的过错是比较多的, 她们不懂得先来后到,也不懂得照顾孩子们,大妈们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二、跳广场舞是锻炼身体,也应该选择合适的地点。
很多人都不反对老年人跳广场舞,毕竟他们年轻时候做出了贡献,年纪大了,通过跳舞锻炼身体,也很惬意。但很多人讨厌广场舞,是因为他们选择的位置不合适,会有扰民的现象,就像篮球场,这个场地非常好,这些大妈们可以选择年轻人上班上学的时间来跳舞,而晚上的时候,就不要来这里和年轻人抢地盘了。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公园去跳广场舞,公园里树木比较多,因此发出的噪音也比较小,最主要的是这里场地比较大,不会影响到别人。
三、我认为老年人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言行,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我们应该尊老敬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老年人也不应该出现倚老卖老的行为,应该多理解年轻人,试着考虑他人的感受,那么年轻人也就愿意去包容老年人了,这样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关系相处起来才会更加和谐。
大妈的做法肯定是不占理的,因为这本来就是篮球场地,是孩子们打篮球的地方,这样公然占据篮球场跳舞本来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不过男孩儿也是不对的,砸中大妈之后理应道歉,如果道歉完了之后大妈还怒骂男孩,那么就可以骂回去,毕竟这样的大妈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是很多的。而且男孩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就是因为大妈的行为太让人讨厌了,经常出现倚老卖老的现象。
跳广场舞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行为,因为可以让这些大妈们有事儿干,但是也要注意自己选择的场地,尽量以公园为主,在公园里跳舞,不会有人说些什么。这些小男孩正是运动的一个最佳年龄,因此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另外这群大妈的行为真的非常不讲理,认为自己年龄大就可以为所欲为,毕竟是这群男孩子先在篮球场上打球的。
而这些大妈到了之后就和这些小伙子发生争执,还对小伙子大吼,表示“篮球场就是跳广场舞的地方”。这个小孩子内心也是觉得非常不平衡,甚至愤怒,因此就往篮球框里投上一球,谁知道就砸到了大妈的头上?虽然有些疼,但也不至于造成重伤。身为大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果每个大妈都这样的话,法律迟早会对这样的人员进行惩罚。
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有一些大爷大妈们,仗着自己的年龄不守规矩,所以网友也表示“被篮球打到属实是一种活该的现象”,而且本来别人就在打球,这个时候冲进篮球场又算是什么样子呢?大妈在外面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然日后被人揪出来,那么大妈的孩子孙子都要受到谴责,所以跳广场舞要注意时机以及场所。
最近,一则“广场舞老人PK篮球小伙”的视频在全网传的非常火。不仅引发了网民的疯狂吐槽,更是引起了大V文章的疯狂报道。
事情发生在洛阳,一群大爷大妈为了跳广场舞,霸占了整个篮球场,前来打篮球的青年与其理论发生口角,随即大爷大妈们蜂拥而上,围殴了打球青年,围殴了打球青年,围殴了打球青年....
视频中,由广场舞大爷和大妈组成的广场舞天团,对着二十多岁的青年,上来就是一套“组合技能的释放”,团灭的画面简直太惨烈。
这件事,再次引起人们“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讨论,总之,舆论的倾向性很明显:是这些老人有错在先。
于是,在基本的是非判断之外,夹杂着对广场舞扰民的愤怒,广大“吃瓜群众”走到了同一战线,纷纷给篮球小伙们讨要说法。各种关于老年人失德、广场舞老人的段子重新被扒出来,广场舞老人再次成为群嘲对象。
有一张合成的图片流传甚广:十年前,老人们跟小孩争抢公交,十年后,当年的孩子长大,老人们又来跟他们争抢篮球场。一张图片,将两代人的变与不变展示得一目了然,表达得意思也再明了不过。
这种事情报道多了,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现在的老年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想法,可是这只不过是表象罢了。
我们有没有更深入地思考下: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01
网上多见“老人欺人”现象
不止广场舞。
网上报道的还有某某公交车上,老人见女孩不让座便破口大骂,女孩理论几句,老人便对其拳打脚踢,疯狂拉扯女孩头发。
还有,马路上老人不慎滑倒,好心年轻人路过,热心地询问情况。结果待年轻人把老人扶起后,却被老人反手抓住,一边吆喝路人围观,一边声称是学生将其撞倒。
社会舆论总是热衷于此类“老人欺人”的报道,甚至如春晚文艺节目、网络影视剧也通过表演此类情景来暗讽老人的不正当行为。
我不反对报道这类不公平现象的新闻,我也对某些素质低的老人的无理行为表示愤怒,但是我对这种只报道,不深入研究、探讨分析解决此类现象问题的行为表示反对。
因为如果只是光报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以后像这种广场舞斗殴事件、公交车不让座打人、马路碰瓷的现象还是会接二连三的发生。
我们的老年人朋友是很少玩朋友圈、刷微博的,你在网上呈一时口舌之快,虽然爽了年轻网民们,但是能引导老人们么,特别是那些蛮不讲理的老人。
而且,一味地“挖坟”式报道,还会造成一个现象:加深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与对立。
老年人本来就跟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60、70年出生的一代人,没读过什么书,一生都被Dang和组织在洗脑,属于认死理的那种;我们的90、00年轻一代,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是非价值观,身上有着“自我”、“个性”、“独立”等标签。
这两类人本身就存在于两个精神世界里。现在好了,此类“情绪化”报道多了,两代人的对立、甚至“仇视”,更加深刻了。
造成的一个结果是,一提到广场舞,就有一种“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的想法;在公交车上年轻人更加不愿意给老人让座了,“好老人”碍于面子,即使自己身体再累也不好意思坐了,但“坏老人”还是会蛮不讲理的要位子;马路上,老人跌倒了,也没人愿意去扶了,哪怕那个老人受伤也不再去管....
真到了这个地步,那我们社会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公德,还有谁会去守护呢?我们中华家的传统美德还怎么去继承呢?
这都是你们这些“情绪化”报道造成的,有时间和精力去挖坟报道老人的种种不良行为,为何不多去思考下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办法”比“牢骚”更有意义。
02
问题出在哪里
回到洛阳广场舞大爷大妈欧打青年这件事上,除了大爷大妈们理亏之外,就没有其他责任方了么,不见得。
本次事件的本质是对“地盘”的争夺,背后的原因是城市用地资源的不合理规划。
中国社会在经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变革,城市的土地价格和使用规模,因为人口的涌入,而变得金贵和稀缺。大量土地用于建造住房,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没有得到有效跟进。
这就导致了公共空间的不足,所以不同群体的需求才会产生冲突,也是导致广场舞大爷大妈争夺篮球场的根本原因。
如果管理者给年老的大爷大妈们也规划一块地,建立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让这些大爷大妈能够在那里跳广场舞,他们还会去跟小伙子们争夺篮球场么?
这种现象不单洛阳有,其他地方也有。本质而言,还是我们对老年人不太关注。
很少有人能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报道这些广场舞事件、公交打人事件、道路碰瓷事件,你还会去关注老年人群体么?
就像电视和广告上常播的那样:儿女平时都不会去看望年老的父母,等到老人出事了、生病了,才火急火燎的赶回去见他。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够关注,还有谁去关注。
所以,才会有管理者不够重视老年人,没给老年人划分一块专有的场地。老年人只能自己抱团取暖,相互慰藉,打发退休后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
老人们跟“社会的花朵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社会会无时无刻不关注孩子,几乎所有好的资源都集中到他们身上,培养他们,因为他们是未来。社区可以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是不能少了幼儿园、养护中心、托儿所等。
说到底,我们社会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不够重视。我们整个社会和管理者都是有责任的。
老年人问题,是一个很沉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在揭露这个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去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让关爱落到实处,社会才能取得进步!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在一个被铁丝网封闭的篮球场上,一群大爷大妈围着一个年轻人,发生了非常激烈的肢体冲突,双方大打出手,并且整个视频都伴随着双方对骂的声音
在事发之前的一段视频中,打篮球的年轻人曾经主动找到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商量,希望双方能够各用篮球场的半边场地,但是并没有谈拢,最终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
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而篮球场则被暂时封闭
事发之后,引发了大量的网友讨论,网友讨论的核心就是,大爷大妈是否应该在篮球场跳广场舞
大部分网友认为,篮球场就是篮球场,应该让人打篮球,广场舞受场地限制比较小,在任意一片开阔地就可以,但是打篮球需要有篮筐以及合适的场地
当然也有网友为挨打的年轻人打抱不平,认为是一名穿红色衣服的大叔先动手,并且年轻人道歉之后不依不饶,也有网友发了一张“十年前、十年后”的照片表示对大爷大妈的愤慨并支持挨打的年轻人
有网友评论:打篮球只能去篮球场,广场舞却可以随便哪里都行
其实我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十分惊讶。自从之前的“小区内广场舞影响上班族睡眠”的新闻被爆出,与广场舞相关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了,我甚至对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已经免疫了。
关于此事,我想引用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的一句话:“我们要尊敬长者的行为,而不是年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正确,那么不管他多大岁数,都不能去尊敬他,反而要去指责他。”
在此条新闻里,打篮球的小伙子一般都会在傍晚较凉快的时间去篮球场打球,打到晚上七点,将篮球场让给大爷大妈们跳广场舞。然而随着夏天的日益逼近,在这个没有照明设施的篮球场上,七点前较凉快且有亮光的时间很短,不足以供小伙子们打球。大爷大妈们却仍然按照之前的时间去跳广场舞,每晚七点准时到达篮球场。这,就是双方冲突的原因。
现在,我要责怪大爷大妈们的并不是他们不按照时令修改跳舞时间,而是他们打人这件事。我们暂且不说篮球场应该是打球而不是跳广场舞的地方,大爷大妈们跳舞的地点并不适宜。此事的关键是,一群大爷大妈把一个小伙子围在中间,实施暴力。
我觉得依仗自己年纪大就肆意妄为这样就很尴尬了。
事实上,经过这件事,我再联想到“扶不扶”“公交车让座事件”,就让我对“老人”这个群体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倚老卖老。我希望老年人可以和年轻人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用对话的方式,而不是暴力。
首先是两边都讲一下,都得两边施压,他们如果在聚众闹事的话,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另外一方面的话,也劝他们尽量的不要起争执,毕竟都是附近的人,没必要